查看原文
其他

七彩人生|写于即将与“汉办”分手之际

廖诗琴 艳君Yanjun
2024-09-04
友好使者——熊猫
艳君注:《七彩人生》这个系列主要是我约身边的朋友、同行老师们写的文章。他们绝大部分都在海外奋斗过,目前不一定依然在对外汉语这个行业里。希望借由这个专栏,通过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正在从事的行业,对过去几年生活工作的思考,给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国际汉语教育在读硕士、以及刚刚入行的新老师们扩展一下思路。让大家看看出路有哪些,怎样到达。
这是本系列的第42篇,来自廖诗琴老师。诗琴老师大二选择了对外汉语(印尼语)专业,大三去巴厘岛学习一年(同时在当地华校教汉语)、硕士二年级作为汉办志愿者重返印尼任教。硕士毕业后,她选择了南非,开始第二个志愿者任期。2018年成为一名公派教师,赴美国任教至今。更多关于她的故事请见下文的分享。

关上电脑,离开书桌,一天的工作又结束了。回想起这两年来在美国的公派教师生涯,有时还会上溯至之前的三年在印度尼西亚和南非当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国内高校和中文培训机构就职的经历。五年以来,我一直很喜欢 “国际汉语教师”这份工作,也总对别人说,“我认可自己是一名世界公民”。
其实近三年来一直都坚持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更新文章,也给别的平台写过一些海外经历、建议和故事,但静下心来如此详尽地从头梳理一遍自己的心路历程,还是头一遭。
整篇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有耐心的朋友可以慢慢看完,比较着急的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来读:
  1. 本科四年+硕士一年级(含大三去印尼留学);

  2. 硕士二年级赴印尼完成第一个志愿者任期;

  3. 硕士毕业后赴南非完成第二个志愿者任期;

  4. 志愿者转公派赴美国公立初中任教两年;

  5. 出国间隙在国内高校和培训机构任教。 

__________
2010.9-2015.8  坐标 中国大陆
(其中2012.9-2013.6 笔者在印尼巴厘岛留学)
申请大学专业时我只是单纯凭借着自己高中语文成绩超好的资本报了中文系,大一时我们都是一起上课的,在进入大二之前我们就需要做选择题,在以下七个方向中选择自己接下来想要就读的:汉语言文学(写作、文秘、考研、师资)和对外汉语(泰语、越南语、印尼语)。
我选择对外汉语专业并不是因为我想当老师,我甚至在最开始还放过狠话,说我绝对不会当老师!因为从小就被认识我所有老师的爸爸妈妈的无所不知的恐惧支配着,还没进家门他们就知道了我的成绩,虽然我每次都考得不差,但那真是给我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真正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想离家万里,离得越远越好。我知道爸爸妈妈会在家里拿着风筝线牵着我,所以我才敢那么肆无忌惮地满世界乱跑,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归家。还想去尝试新鲜事物,接触不同的文化,想让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想成为他人茶余饭后谈论甚至羡慕的对象。
这么看也是虚荣心作祟,但能坚持到现在,真不知道自己打落牙齿和血吞了多少次。
既然决定要读“对外汉语”了,那要选择哪个方向呢?
东南亚三国,泰国的呼声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这个国家和平友善、学习汉语也是从王室到平民全面开花,相比较来看,越南和印尼的氛围就没那么好,我妈妈甚至特意去网络上看了当年印尼排华时间的历史记录,看完后她强烈反对我选择印尼语方向。
但是嘛,我这个人,做决定之前纠结是纠结(谁叫我是天秤座呢),但一旦下定决心,别说九头牛,九十九头牛都拉不回我。我联系了在印尼就读的学姐,确认不会有人身安全方面的问题后,我决定另辟蹊径,填报了印尼语方向。
在大二学习了一年的印尼语后,我和班上其他六位同学来到了印尼巴厘岛的乌达雅娜大学。
在这一年中,除了吃喝玩乐(划掉),好好学习,我还去了当地一所华文学校当起了汉语老师。张义正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学生,他是一个美国人,但热爱咏春拳、信佛且汉语非常流利,一心只想在亚洲生活,并不想回美国。
那时我爸爸妈妈还来巴厘岛见了他,我妈妈对于他的选择倍感讶异,毕竟那时候在国人心中,美国还是天堂的。义正偶尔也会开玩笑,说他和我妈妈同姓,那我应该成为“张太太”,不过那时候我一心只有满世界浪,从未想过为某个人或某件事停下探索的脚步。
后来我硕士二年级去印尼当汉语老师,还特意飞去巴厘岛又见了一次他。
图一:2013.4 我和义正
图二:2016.2 我和义正
从印尼回来后我谈起了恋爱,这段恋情一直持续到我硕士二年级返回印尼的第三周。我发现干我们这一行的情感经历总不太顺,我被初恋甩的那时候刚好遇上我一位朋友的对象跟别人跑了,我至今还记得他对我倾诉的话——
“我在巴基斯坦啊,想借酒消愁都不行,根本买不到,只能自己硬扛过去。”
后来回来后的大四,和其他人一样,写论文、去上课,被导师虐。在找工作还是申请硕士研究生这两项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且一心一意只报了广州一所名校,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可惜的是,我复试挂掉了。
在得知成绩的那一刻,我伤心了好久。男朋友因为工作原因先回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广州的街头像丢了魂似的游荡。犹豫了好久没胆复读,所以选择了调剂。
就个人体验来看,国内很多学校的汉硕专业都很鸡肋,硕士读下来学到的东西还不如本科的,很多人报汉硕也只是为了刷学历而已。没有炫耀自己的意思,但我当年好像没费多大力气就拿到了专业第一的成绩。
巧的是,无论是我本科学校、还是硕士学校,都要求就读学生一定要完成海外实习。在校际交流和“汉办”项目这两项中,我丝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后者;在被“汉办”官员问到是否接受调剂时,我也几乎想都没想又说了“好”。
阔别印尼两年后,我又回去了。
__________
2015.9-2016.6  坐标 印尼玛琅
两年后,我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回到了印尼。
其实最开始我申请的国家并不是印尼,而是韩国。可能是因为我不会韩语,那时候也不太会捯饬自己,刚好在简历上又写了会说印尼语,所以兜兜转转,最终又回来了。
我们承担的是所在大学中文系本科的教学,我们院长是一位雷厉风行、要求严格但极具亲和力的女性,她给予了我这个教学新手极大的信任,说实话以在读硕士这个身份当老师的我比学生们大不了多少,还记得第一次去教室的路上我紧张得要死,在前台签到时遇到出来蹲守老师的学生,当时还假装镇定地走进了教室。
图三:我和我的印尼学生们
在那一年的实习中,我除了完成孔院的教学工作,还按照硕士学校的要求,极其认真地完成了一篇毕业论文、一次文化活动报告、五次课堂实录视频、十个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等任务。
我知道除了毕业论文,其他作业交上去后十有八九不会有老师看,但是秉持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海外实习的作业。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有时候看着看着真的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但当你用勇气直面你的讲课且敢于把它公开,让自己的同行老师进行批评的时候,你能获得的进步就不是一星半点的了。
图四:学生们为考试做准备
自那以后,我就保留了录课的习惯,除了在印尼,还录制了在南非、国内高校和“汉办”公派教师培训试讲时的课程,要不是美国对未成年人肖像有很严格的保护规定,这两年我也会继续录课的。
除了上课,我们院长总是对我们委以重任,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辅导“汉语桥”已经是小事了,那一年我还尝试了舞蹈、主持等各项新奇的玩意儿。
记得有一年主持“汉语桥”,坐在台下的华侨领袖指着我跟我们院长说,“这个主持人的汉语真好!”,她以为我是印尼人,我们院长忙像宣誓主权似的回应道,“她是我们孔院的老师呢!”
图五:文化体验之剪纸和编中国结
我们院长在排课的时候会尽量在一年中让所有老师把听说读写各类型的课程都过一遍,而且身先士卒地带我们,上行下效,其他有经验的志愿者老师也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整个工作氛围非常融洽和谐。
东南亚尊师重道的氛围也是赫赫有名,虽然比不上泰国,但印尼学生会在每节课下课后、路上遇到老师时行一种叫Salim的礼节,就是拿老师的手贴额头以示尊敬,我至今对这个仪式念念不忘。
图六:和印尼巴布亚舞者合照
好了,一年过去了,离任了,硕士也毕业了,该消停了吧?
我也一度这么以为,没想到作死之心还在熊熊燃烧,七个月后,我踏上了去南非的航班。
图七:再见!玛琅孔院
__________
2017.3-2017.12  坐标 南非德班
我曾经一度以为,我的志愿者生涯会随着硕士毕业而结束,我的硕士毕业院校也明确拒绝不做毕业生的推荐单位;没有联系上愿意接收我的孔院,就连家人都对我这个决定不予置评,甚至强烈反对。
我至今仍然记得我爸我妈知道我报的是位于南非的孔院后的反应(之前他们一直以为我报的是韩国的孔院,虽然出国后一年都不能回来,但至少在心理上会觉得韩国会近很多),那时我坐在副驾驶上跟我妈通电话,隔着手机都能感受到我妈的震惊,还害得我爸觉得开车都不香了。
至于派出单位,我找了那所我从印尼回来后工作的中文培训学校。当时也是想着死马当活马医,从需要递交什么材料到把材料寄到哪儿,我都是自己上网查的。那所中文培训学校从来没有派出过志愿者,他们比我更不清楚流程是怎样的。
我还记得当时我特意打了电话到区教育厅询问相关事宜,得到的回复也是模棱两可(成熟的人总不会把话说死),当时真是度过了一段非常忐忑的时光。
可能真的是上天可怜我吧,材料审核通过了,接下来就是考试、办签证、派出,没有参加培训(项目官员说培训没多余位置了)。那是平生第一次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踏上南半球的土地。
图八:和祖鲁舞者合照
南半球的风干燥得很,还夹杂着一丝海水的腥味。穿着毛衣的我刚下飞机并没有什么不适应,倒是和身边来来往往穿着短袖、人字拖的人格格不入。同样的情景在我十二月回国时又上演了一次,妈妈带着羽绒服来到机场接我,我却一直说“不冷不冷”跳着挣脱了妈妈的怀抱,旁边那些人打量我的眼神就像打量神经病一样,充满了疑惑不解。
其实在南非那所孔院课时量并不多,大体情况就是前段时间微信公众号“某任对外汉语”里面写的那样,课时量不够也不容易出成绩,只能用文化活动来凑。和好友聊起这个话题时,他也直言不讳地说道,“说实话,你在南非的时候,我也不太清楚你的主要工作是教汉语。”
“那时你的活动特别多”,他补充道,“我和别人提起你的时候,我会说你在南非的孔子学院,现在却会说你在美国教汉语”。
图九:带领小朋友体验书法
但正如人们给南非的昵称“彩虹之国”那样,身边围绕着不同肤色的学生也是一种很奇特的体验。我之前听过的一种说法提到,“学习汉语时,黑人的发音会比白人的好很多”。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完全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但据我观察,黑人的发音是真的很不错。虽然我在南非教的学生和我的印尼学生差不多大,但是他们的风格真的很不一样。我和两个国家的学生相处的时候都很愉快,但在南非我能体会到更多地被照顾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南非学生都比我高大,在南非遭受到的文化冲击也更多。
即使种族隔离制度已经被废除将近20年,但我依然可以看到那面无形的墙横亘在人们中间。不同肤色的人种交际圈很少重叠,他们惯于出没的地方也互不干扰。
图十:和我关系最好的学生刚通过HSK-4考试
“Katerina, 如果他们打起来了,你怎么办?”
某一次活动结束后,参与表演的学生们因为座位问题产生了不愉快,差点打起来。我愣住了,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你应该跑,马上跑,跑得越远越好。”
这是一段在央视播出的关于我们孔院的采访视频,就以它作为我南非志愿者生涯的总结吧!

__________
2018.8-2020.6  坐标 美国波特兰
其实还在南非当志愿者的时候,我就已经越来越确定,自己终究是要奔着公派教师项目去的。所以在那一年,我就按照“汉办”公派教师项目的要求开始准备材料。
硕士已经毕业了,任期结束后也会满26岁,我开始把这个目标挂在嘴边,并开始请我的四位院长给我写推荐信,说好听点是对未来有规划,说难听点就算是有心计吧。
既然决定要参加这个项目,那么选择哪个国家就是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了。
我之前待过的那所培训学校的老板是美国人,学校里的老师都在争取去美国进行观摩的机会,再加上大家都说在美国进行汉语教学是最能锻炼人的,坚持下来之后进步绝对不止一点。当时年轻气盛,明知山有虎却执意往虎山行,二话不说当即就申请了美国——即使我对这个国家一点兴趣都没有。
那么多年过去了,虚荣心还是一点都未减,一心只想成为别人眼中厉害的角色。
虽然我把这个过程写得这么随意,但其实我是经过了审慎评估自己的能力并对美国孔院进行过详细了解的。虽然美国的孔院数量是所有国家和地区里最多的,但是大部分规模很小,甚至有些孔院直到关门那一天我才知道原来这里有过孔院。
比较下来,波州大孔院和肯塔基孔院规模最大,录取比例更高,于是我就把这两所孔院分别当做了我的第一、第二志愿,并且就此打住,没有再去看其它孔院了。
图十一:初来乍到美国课堂
如果你真的想挑战一下自己,我还是觉得来美国被“虐”一下是个不错的人生体验。但其实我一直记得在派出前的培训时,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提到,“其实来美国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现在有很多学弟学妹都在就选择目标国家这一点上询问我的意见。如果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我会更建议你选择一个和中国关系好一点的国家,至少在日常工作中不会遭遇特别大的阻力。
而在目前疫情肆虐的前提下,原地不动才是最好的选择。据我所知直到现在,今年的志愿者和公派教师选拔都还没有开始,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每个教学点的新老师派出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图十二:地震疏散演习
在美国工作,教学质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小到怎么处理和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大到不要让两国之间关系的起伏影响到自己的课堂气氛。
对于我们这些在孔子课堂工作的老师来说,接触的学生是典型的美式平等思想,而同时还要接受采用国内那种上下级分明的管理制度的孔院的领导,如何在这两者间求得平衡,也是一门智慧。
实质上美国还是一个移民国家,对于不同的文化和口音还是有很大的包容度,所以初来乍到的各位老师也不用太担心,在遵守当地法律的前提下,是可以尽情体验新生活的。
图十三:参与学生组织的披萨义卖活动
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六月能够按时离任,早日离开开始新生活。
__________
2016.7-2017.3/2018.1-2018.7  坐标 中国大陆
国内情况不需要我多说,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要想在高校待下去,博士学位是必须的,而遍地开花的培训学校质量和薪资又参差不齐,很难获得个人对能力晋升和职业发展上的需求。
线上课程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这次疫情更是成为了加快这一进程实现的催化剂。我去年在参加“全美中文大会”和“全美外语教学研讨会”时也看到很多在研发和推荐汉语教学应用软件的公司。
很多公司在设计网络互动课程,其中以小朋友为目标客户群体居多。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小朋友的教育永远是个可待开发的大市场。
在这个只要有网络有电子设备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直播的时代,自主创业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那么遥不可及。
曾经有人问过我,“如果回到过去,你还会不会做同样的选择?”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图十四:在我们孔院的培训上发言
申请“汉办”项目的这四年,从志愿者走到公派教师,我变得比之前更果断、更勇敢、更独立,对自己过去的肯定也会成为我面对未来风风雨雨的动力。
我鼓励还在象牙塔的你们坚定内心的选择,给自己增加资本才能更好地跟生活讨价还价,即使在最难的时刻也不要失去信心。
但这也不是怂恿你们盲目自信,迎难而上的前提是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前两天和一个经历相似的朋友聊天时,有一些观点我们达成了共识——
说实话,“汉办”这条路不说存钱,最重要的是眼界的开拓。而我们呢,其实也不是喜欢当老师,只是喜欢看世界,在看世界的同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以后可能继续从事这份职业,也可能寻找进入其它行业的机会。就算要进入其它行业从头再来,我们也不缺那份魄力和勇气,对吧?
我倒不认为我们需要百分百地从头再来,因为有能力的人总是能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很多人问我下个月离任后的打算,我其实一点打算都没有,只想回家休整一阵,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再扬帆起航。
我很喜欢我的美国学校给我拍的员工照,没有滤镜和美颜,但我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图十五:我的美式员工照
“汉语国际教育”不是一条康庄大道,庆幸的是我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祝我好运,也祝你们好运。
艳君注:诗琴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名为“星期三小姐”,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关注。

end



近期文章

 

对原创的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喜欢就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艳君Yanju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